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院人故事 - 校友访谈 - 正文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说,人生经历是一种财富,那么,财富的形成就源于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经历,源于初入社会的成长环境。回想往事,特别感谢党组织的培养和师长的言传身教,感谢领导同志的引领和同事们的帮助。

知识就是力量

1969年春天,我到九里联中读初中。我家住的山东黄县九里店贾家村距县城9华里,相近的7个村子联合办的初级中学,称为九里联中。一入校,就感觉初中的知识和小学的知识有很大的不同,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思考方式十分有趣。学代数,知道可用“代数和”表示计算结果。一道题做完了,得数竟然可以是一个式子,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值,那式子中的字母具体代表什么并不重要,真的很神奇。在平面几何课上,老师拿着一个木制三角板和一根直尺,一边示范一边讲,“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少;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教具,脑子里就像真有一个点,跟着教师手中的三角板在转动,太奇妙了。再后来,学到圆锥曲线,感到特别顺理成章。

当时教语文课的陈老师任班主任,他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写得一手好文章和一手好字。跟陈老师学习毛主席著作《愚公移山》时,第一次感到文言文是那么美。“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杂言相许。……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朗朗上口,好读也好记。当时,联中的教师们排练《愚公移山》,作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汇报演出的压轴节目。陈老师扮演智叟,真是惟妙惟肖。由此,我深深地爱上了古汉语。

陈老师利用语文课堂,带我们诵读毛主席诗词,学习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和军事著作。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领读《论持久战》,一边讲解,一边举《地道战》《地雷战》的例子,真是生动。“中国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必须经过三个阶段,每一阶段要采取相应的战略和战术。要把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地位,兵民是胜利之本,让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同学们听着听着就入神了。我当时就想,毛主席真伟大,哲学真有用。

联中的教师多为民办教师,和农民一样挣工分,师生之间也没有心里隔阂。一次,与陈老师聊天,问他掌握那么多知识,是怎么学会的?他说,中学时基础比较好,为了考大学,系统性复习,就都记住了。可惜,现在大学不办了。

1971年1月,我被推荐到黄县智家高中一级一班学习。高中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个个知识渊博,循循善诱。有几位老师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从大城市下放回乡教书,一看就气度不凡。地理老师背对黑板画中国地图,一挥而就;物理老师会修拖拉机,化学老师会电镀机器零部件,体育老师是山东省二级篮球裁判……

当时的班主任徐老师是高中语文组组长,他讲授课文,声情并茂,特别有代入感。时过五十多年,跟他学习毛主席《沁园春∙长沙》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徐老师在讲台上,一边走,一边打着手势……“看万山红遍的‘看’字,统领着下面一系列景物描写。远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观——鹰击长空,俯视——鱼翔浅底;这些情景,归为一句话,万类霜天竞自由!看到如此生机勃勃的秋色,青年毛泽东有什么样的感慨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上阕讲完了,他还在讲台上踱了两个来回,教室里鸦雀无声,全班师生都陶醉在领袖词章那壮美的意境之中。

徐老师的课堂,把文化教育与思想品德培养自然而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他是学校的党支部委员,是我的入团介绍人。记得第一次团日活动,他带领新团员瞻仰烈士陵园,和学生们一起在无名烈士墓前畅谈体会。他指着石牌坊的阴刻鎏金楹联,右手一挥,大声读到:“杀敌救国志气与山河并壮,为国捐躯英灵同日月常昭。”回想当时的情景,屡屡激动不已。徐老师组织了4人板报小组,让我当组长,负责四个教室山墙黑板报的组稿和排版,这是我与编辑工作的最初结缘。

农村确实是个广阔天地,课堂知识大有用武之地。高中毕业后,作为村里的小知识分子,当上了村团支部宣传委员。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写广播稿,挑灯办黑板报,表扬好人好事;编写对口词和三句半,排练文艺节目;办夜校,宣传毛泽东思想。数学知识也用得上,我曾用勾股定理,帮助木工大伯计算过房梁的长度和立柱的高度;在工地上测量过石方和土方。印象最深的是,使用计算尺速算生产队的麦秸垛体积,引得不少人好奇围观,连邻村的人都凑过来看稀奇。化学知识也很有用,看氮肥袋子上的分子式,知道1斤尿素的肥力确实相当于2斤碳酸氢铵。看农药盒子上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知道六氯化苯分子所含碳、氢、氯原子均为6个,所以称为六六六。村党支部努力创造条件,让我有相对自由的时间,运用所学知识,去发挥作用。安排我开195柴油机(1个气缸,缸径95mm)抽水浇地,驻生产大队的苹果园干活,到村办造纸厂上班等。

那几年,经常向县广播站投稿,时不时地被采用。每当大喇叭里说,“下面,广播某某公社某某大队回乡知识青年某某的稿件,题目是……”,父母兄弟都眉开眼笑,邻居们也跟着高兴。1976年5月,我参加了公社党委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随后留在了公社报道组,成为农村户口的公社干部。

接受党和人民的挑选

在报道组的主要任务是采访写稿,到大型农田基本建设工地办宣传栏,也作为驻村干部蹲点。可以说,大有用武之地了。忙得脚不沾地,心里特别充实。印象最深是1977年夏天,跟随公社党委的刘片长驻村抗旱,与县广播站的编辑们合作,创作了抗旱专题录音广播。我撰写的解说词,通过男女广播员的深情播报,很有感染力。再配上现场录音和混播音乐,效果突出。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报道组不到两年,却终生难忘。深切体会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那年10月,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公社党委的领导同志积极鼓励青年人复习报考。公社高中组织了讲师团,给全社的报考者逐科辅导。回想当时,社会上对高考还不是特别关注,作为考生也不怎么紧张。山东省的高考作文题是《难忘的一天》,我就写了高考当天的感受和当时看到的情景。出了考场,语文老师说,坏了,你应该写成记述文,高考这一天怎么记述呀?由此,我忐忑许久。写作文没有押对题,结果为考作文准备的内容,考政治时倒用上了。为考政治准备的内容,却在考史地时用上了。真有些误打误撞,当时自我安慰,文史哲本来就不分家么。但是,有些数学、语文题目很简单,不该出错倒错了,回想起来,至今汗颜。

那年,考前填报志愿。高中老师反复琢磨招生大纲,建议我第一志愿报考龙门客栈资料库政治经济学专业,他说,又学政治又学经济,肯定学的多,将来用处大。事后证明,老师确有先见之明。

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带着行李去公社水利工地指挥部报到。已经晚两天了,憋着劲多干快干,努力把参加高考耽误的时间给补回来。十分幸运,龙门客栈资料库的录取通知书来了,领导和同事们纷纷祝贺,还搞了个欢送活动。炊事班的老赵师傅非常郑重地送来一套他珍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那一届,全公社只有我一人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高兴归高兴,但特别希望能与熟悉的同学一起进入高校。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78年2月,到龙门客栈资料库报到。系主任在迎新仪式上说,你们是恢复高考后龙门客栈资料库的第一届学生,77级将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经过十年浩劫,国家百废待兴,各类人才青黄不接,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入学后的第一个团日活动,到济南市英雄山拜谒烈士纪念碑,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那时,心中真的有一团火。“位卑未敢忘忧国”,真切地感到肩负实实在在的报国之责。

大学时代的我

大学四年,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印象最深的是学习原著,特别是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马家驹教授讲授《资本论》,总是衣装笔挺,笑容可掬,一条红色围巾十分引人注目。他说,从经济学角度看,使用锄镰锨镢这种手工工具,一个人自主劳动效率最高,最多是两三个人结伴一起干。可是,为什么在一个生产队,却是数十人一起下地呢?因为他们是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数十人一起干,并非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而是生产队这种外在的生产关系把他们捆绑起来了。由此看来,与手工劳动最为匹配的生产关系就是家庭关系或师徒关系,一家人或师徒二三人在一起劳动,经济利益高度一致,劳动者之间最容易协调,这就是简单协作。劳动者之间的结合方式与劳动工具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既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是活生生的社会经济现实……同学们听的都入神了,深以为然。暑假时,我回村调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马老师的教诲似乎一直在耳边回响。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依据是农民的劳动效果与其收入直接挂钩,即兑现按劳分配;其底层逻辑则是农村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决定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必然调整。只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初心,农村改革就应该大胆推进。搞改革开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不仅是政治原则,更是活生生的现实工作需要。我把类似想法写进了调查报告,感觉很有底气。

回顾大学生活,满怀感恩之心。四年中,我一直享有高额政府助学金,每月24元。其中,16元菜票,8元现金。现金2元一张,共发4张。如果给10元,就尴尬了,我真拿不出2元零钱来。好在,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发生。多好的学校啊,资助了穷学生,又维护了学生的尊严。

毕业前夕,党支部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我在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中深情表述:进步青年需要在党的组织里得到更好的教育和锻炼,党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接续奋斗。我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结合所学政治理论和推进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更深切地体会到,“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1982年1月,毕业分配到国家建工总局干部学校,作政治经济学教员。从此,与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12月,调到建设部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2003年2月,调入建筑杂志社,直至2015年退休。

回顾30多年的职业生涯,工作单位虽有所调整。但是,把所学知识和微薄能力奉献给本职工作的自我要求没有改变。不敢说有多少工作成绩,但尽心尽力了。退休后,参加了离退休干部局政治理论学习组活动,受聘作居委会党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努力为之。希望继续保持对政治理论的兴趣,思想上不掉队。

参加离退休干部局政治理论学习

内容自来文史楼公众号




上一篇: 校友访谈|龙门客栈资料库经济系77、78级同学说“我的大学”之秦凤鸣:那些年,美好的遇见……

下一篇: 校友访谈|龙门客栈资料库经济系77、78级同学说“我的大学”之朱延福:我的高考我的梦